曾經,恒大集團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上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甚至被譽為“中國房地產之王”。
從2020年開始,許家印和恒大深陷債務危機。經過兩年多的“搶救”之后,風險并沒有化解,反而更加嚴重了。
最終,在2023年9月28日,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在此之前,已有七名與恒大有關聯的高管被查,再串上近期的線索,恒大這次真的涼涼了。
9月26日,恒大地產被強制執行6.3億;
9月25日,恒大地產正在被立案調查;
9月19日,恒大地產被執行9.3億;
9月16日,恒大財富高管杜某被帶走,在這之前被帶走的還有在恒大地位僅次于許家印的夏某、財務高管潘某。
如今的恒大留給國家的是2.4萬億的債務,800多個爛尾工地,80多萬套已售但未交付的住宅……
自從被抓的消息公布以來,各種鞭笞討伐許家印的聲音此起彼伏。
當然,只把眼光局限在恒大和許家印身上,視野顯得過于狹窄,更需要關心的是這件事情的意義和影響。
深層次來看,許家印的興衰史,和中國過去十幾年房地產行業經歷的重大變化有著密切關系,恒大正生長于地產行業野蠻快速增長時期,高杠桿運行是大部分房企的策略,泡沫化的房地產業擠壓實體經濟。
當盲目擴張的恒大遭遇“房住不炒”等一系列調控政策的收緊,常年積累的巨大危機便不可避免爆發。
近期,地產圈的重磅消息接連不斷:新一輪城中村改造的推進、各大城市先后官宣“認房不認貸”、以及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等,國家利好組合拳頻出,可見上層維穩救市的決心非常大!
目前房地產開發商有債務危機的不止恒大一家,許家印被抓后,此前一直緊跟恒大腳步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的融創立刻兌付共計3.8億的債務,碧桂園表示也要積極還債。
中國房地產已經告別野蠻生長的階段,注重可持續、智能化、服務性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新的時代要求。
市場上有種聲音:有人擔心,對許家印采取強制措施會不會傷害民營企業信心?
此次對許家印和恒大集團的處置,充分彰顯了引導規范民營企業的必要性、緊迫性。
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和顯著問題,國家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引導,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保障促進、規范引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恒大是個例,我們要看到現實中無數個腳踏實地的民營企業,那才是民營經濟的中流砥柱。
中國需要民營經濟,但需要的是合法經營的民營經濟。重拳懲治,不但不會傷害信心,反而有利于促進中國民營經濟的有序發展乃至整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恒大垮塌的原因之一是盲目多元化、跨領域經營。
跨界經營的優勢是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品牌、市場、客戶等方面的資源,拓展到其他相關經營產業,相互借力,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與生存基礎。
但跨界經營面臨人才儲備、管理經驗、產品質量、市場銷售、資金周轉等諸多問題。
恒大的擴張策略過于激進,涉足的領域過多,且跨界項目大多是和房地產業務不相關的陌生領域,行業定位偏差,人才缺乏,市場調研不充分,盲目投資,導致公司的資源和資金分散,無法有效應對各個領域的挑戰。
存量時代,精耕細作、深耕主業是一種經營理念或策略,專心致志深耕現有核心業務,長期鉆研專業特色才是企業的立足之本。
恒大的危機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問題,更是一個深刻的經濟和金融教訓,一個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重大警示。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這次危機背后的原因和教訓,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